.:.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古老神奇的景颇族、神秘味道的景颇菜
本頁主題: 古老神奇的景颇族、神秘味道的景颇菜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无字天书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659
威望:873 點
金錢:22569 USD
貢獻:25000 點
註冊:2024-02-22

古老神奇的景颇族、神秘味道的景颇菜





目前中国国内居住的景颇族人数最多的地方就是陇川。陇川,傣语称“勐宛”,意思是太阳照耀的地方。
相传1000多年前,景颇族先民就从白雪覆盖的青藏高原上迁徙到湿热多雨的高黎贡山余脉丛林。这里阳光温暖、雨水充沛,加上景颇族先民对太阳神特别地敬重,也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习俗。如现在的景颇族人每年都要庆祝的隆重古老节日——“目瑙纵歌”,节日当天,很多的人排着长队转圈跳舞,也是在表现景颇族祖先在远古的时候,从喜马拉雅山跋山涉水艰辛南迁的征途。


“目瑙纵歌”节
“目瑙纵歌”中,“目瑙”系景颇族景颇支语,“目”指天神目代;“瑙”指祭祀舞蹈的动作;“纵歌”系景颇族载瓦支语,是“大家一起跳舞”的意思。而“目瑙纵歌”不仅仅是一种舞蹈,在1950年以前,是景颇族区域内较大的祭祀活动,是为祭祀最大的天鬼——“木代”而举行的隆重仪式;1950年以后,就成了大型的以群众性歌舞活动形式呈现的盛会。
每年的正月十五就是景颇族的“目瑙纵歌”节。在羌星央枯地方目瑙纵歌舞场,“目瑙示栋”竖立在舞场中央,上面绘有目瑙舞蹈路线的图谱,也叫景颇族的迁徙路线图。它是景颇族人心中最神圣、最崇敬的图腾柱。
人们会从四面八方汇集到目瑙纵歌舞场,男子穿黑色衣裤,手执长刀;女子则头戴红花包头,上装为黑色短襟,胸肩背饰有银泡,下装为红黑筒裙。当鼓声、锣声响起,人们尾随着排成两列纵队,身穿龙袍、头戴孔雀翎的长者“瑙双”(景颇语对领舞者的称谓)一起进入舞场,在“瑙双”祭拜了“目瑙示栋”后便开始纵情跳起“目瑙纵歌”舞。


身穿龙袍、头戴孔雀翎的长者“瑙双”
千万人都尾随在“瑙双”后面,队形形成一个个巨大的圆圈。千万人都踩着同一个鼓点的节奏,齐歌共舞。而且,这种转圆圈跳舞也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舞蹈形态。据云南民族大学舞蹈系副教授黄大广介绍,圈舞这个形式就是古人宣泄欢乐、展示愉悦、祈福辟邪的象征。
在跳舞中,男人们手中的长刀亮光闪闪,犹如勇士;女人们则左右扭动双肩,手持着手帕或花扇,跺脚朝前走,身上的银泡好似孔雀开屏,随着跳跃发出的清脆的“嚓嚓”声,人们还情不自禁地唱出地“哦……然、哦然、哦然……”的欢呼,此起彼伏、场面十分热烈。长长的队形随着鼓点不断地回旋起舞,但毫不紊乱,舞蹈动作也欢乐明快。据当地人说,这么多人一起跳的“目瑙纵歌”往往通宵达旦,以至连续二至三天才会结束。
居住在大山中的景颇族人不仅能歌善舞,湿润的气候孕育出的漫山遍野的山珍,也让他们成为大山里的美食专家。他们以当地独特又原始的做法,以喜辣、苦的偏好,创造出辣、酸、苦完美融合后的具有独特风味的景颇菜肴。
景颇民谚中“舂筒不响,吃饭不香”
在《说文解字》中有这样的解释:“舂,捣粟也。”在农耕文明时代,人们用石臼使谷物破碎或去壳的过程统称为“舂”。但景颇族人却把这种传统的手工“去谷皮”方式转变为菜肴的制作方法了。
在景颇山寨,家家都有一个舂筒——用大龙竹根部一节制成大竹筒,备木棒一根,再将各种食材和调料放入筒内,用木棒舂碎入味,就是当地特有的“舂菜”。


这种“舂菜”在舂的过程中,调料是当地出产的豆豉、小酸茄、野芫荽、辣椒、花生、芝麻、核桃、姜、野香菜、蒜等,甚至还有鱼腥草、苦子果等药用食材。在与其它蔬菜肉类等食材一起在舂棒的捣压下,核桃仁飘香、生辣椒和姜、香菜提香,酸、辣、咸得以充分融合,新鲜的蔬菜汁液在挤压中散发出阵阵清香,肉类食材如混合烤干巴、烤肉、鳝鱼、干鱼等,在舂的过程中混合着各种香味。这么一道鲜香偏酸略带辛辣的舂菜,在当地是极好的下饭菜。
而且,舂菜还分为熟舂和生舂两种。熟舂多适用于制作肉类,且均取烤干的瘦肉或可捣碎的骨骼。像景颇舂菜中的经典——“舂干巴”,就是将火烧黄牛肉干巴先用木棒敲打松软,撕成细丝,再放入舂筒中,加入香柳、生姜、小米辣等佐料一起舂。经过了“千锤百炼”,这一被人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历经苦难的肉,看似软绵又不失嚼劲,酸辣、香爽的口感,吃一口干香四溢,且齿颊留香。
而生舂则以植物菜为主,有岩姜、生姜、马皮泡、奶浆菌、鱼腥草、豇豆、蚕豆等。由于舂菜是凉的,又有鱼腥菜等这类药用食材的加入,天气炎热后,吃起来也格外清爽。
用芭蕉叶做成的焖饭
在景颇族的山寨品尝美食,芭蕉叶可谓是万能的,先是可以替代炊具;而且用芭蕉叶做成的焖饭也是一道特色美食。
将刚刚采摘回来的芭蕉叶,包裹着各色剁碎的蔬菜、剁成细丝的肉,还有香柳、薄荷、野香菜、韭菜、葱花、小米椒、蒜末和生姜等调料,加入生抽、白砂糖和盐,充分搅匀,用芭蕉叶包裹好,放入火炭中的架子上焖烤。在火力的炙烤下,清新的芭蕉叶慢慢渗出肉汁,裹挟着蔬菜的味道,待焖烤至熟。此菜即具有肉香味,又有绿叶迸发出的清香,十分爽口又开胃。


当然还有经典的芭蕉焖鲫鱼。将鲫鱼切成小块,混入辣椒、野香菜等调料,再用芭蕉叶包裹,放炭灰上焖熟。肥嫩的鱼肉浸透着芭蕉和各种香料的清香,鱼肉鲜香,别有风味。
而且,更少不了的,是用芭蕉盛饭菜的景颇族手抓饭,又名“绿叶宴”,是云南十大名宴之一,也是景颇族的特供宴席。景颇族爱吃糯米饭,而米饭的颜色是用植物的叶片和树干舂碎取汁经浸泡染色蒸熟后的,俗称花米饭。围在米饭周围的配菜有烤猪肉、烤牛肉、鬼鸡、舂干巴、干笋等,还有甜品类的甩手粑粑,最后还有虫子类的包烧,就看你敢不敢尝了。
最熟悉的“景颇鬼鸡”
“鬼鸡”,名字听起来好可怕,但只要尝过一次,就会对它的味道难以忘怀。


景颇鬼鸡
这道菜是由景颇族盛行杀牲祭鬼神的习俗衍生而来的。在景颇族的文化中,杀鸡祭祀是头等大事。景颇人每年都要进行两次“农尚”(农业生产生活)祭祀活动和一次供奉祖宗的祭祀活动。祭祀时,景颇族人将煮熟凉透的乌鸡肉撕碎,佐以姜蒜、野芫荽,滴入柠檬汁,最后撒入一把小米辣,就是一道令人“闻风丧胆”的景颇鬼鸡,吃起来鲜嫩爽口,也是款待客人的上好佳肴。
景颇水酒:是酒不是水
景颇族几乎家家都会酿酒,其中酒曲是尤为讲究的,独特的制作技艺也是区别于其他制酒技艺的重要特征。据说制作酒曲使用的野生药草多达40余种,而且不同村寨所使用的药材也不尽相同,数量多寡也不一样,所以,各村寨不同艺人酿出的酒口感也不一,各呈香美,丰富多样。


景颇水酒
制酒的工序十分讲究,原料多用大米、红米等,还有甘冽的山泉水。洗净浸泡后的粮食,在柴火下慢慢蒸熟,散发出阵阵饭香。将熟透的米放凉,与酒曲拌匀。入土罐中慢慢发酵,待有酒味时打开,把山泉水倒入,就成了水酒了。
在景颇族人的日常生活中,多数人家饮酒量是很大的,每年都要多次酿酒。第一次加水的“头酒”,味道最为醇厚,只有最受欢迎的客人才能品尝。头酒喝完后,可多次续入山泉,水酒的酒精度数也随之被稀释,水酒就被当作日常饮料来畅饮了。
跳完目瑙纵歌舞,吃一顿独特的景颇菜,再饮一筒景颇水酒,慢慢回味着一天的快感,景颇族人的热情,还可以真切地体会到景颇族在大山中生活的最原始本真。


赞(58)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4-16 19:47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01-07 16:39